![]() 日志正文
|
||
功能可供性(affordance) 我常常看见许多人在腰间的皮带上驼着一大串钥匙,难看死了。不过,钥匙每天被带在身边其实隐藏著不少的秘密。比如,钥匙的数目暗示著所掌握的房间数,而一个人掌握的不同地点的房间越多,他的社会角色也常常越复杂——小孩的钥匙往往很少,而工作的成年人,尤其从事行政工作的,则常常有一大串钥匙。富豪是不驼锁匙的。家里起码有两个女佣。充其量口袋里放着一把配上黄金饰扣的奔驰车匙。 钥匙所透露出来的部分信息我们凭借经验和直觉都能捕捉到,可经验会犯错,直觉能捕捉的往往只是很小的部分,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地看待钥匙与人之间的关系呢?这裡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功能可供性(affordance),以下简称可供性。 什麽是功能可供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于1977年最早在知觉领域提出可供性(affordance)的概念,认为人知觉到的内容是事物提供的行为可能而不是事物的性质,而事物提供的这种行为可能就被称为可供性。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可供性粗略地理解为事物的一种可能的意义,它描述的是环境属性和个体发生连接的过程。吉布森认为可供性是独立于人的物体的属性,但与每个人的能力又密切相关。1998年,认知科学家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将可供性的概念运用到人机交互领域,相较于吉布森,诺曼更强调一定情境下可以被知觉到的可供性(perceived affordance)的意义,它不但与个人的实际能力有关,还将受到心理的影响。
钥匙就有两类基本的可供性:权力上的可供性和物理属性带来的可供性。权力上的可供性是指钥匙可以打开和锁上我们的房间,这个可供性来源于钥匙和锁的匹配。物理属性带来的可供性指钥匙的形状、重量等物理属性带来的可供性,比如我们会将钥匙作为锯齿刀使用来划开包裹,会预先称好钥匙的重量以便判断电子称是否缺斤短两。我就曾教过学生怎样评价市场上那些电子称的——预先准确量好自己那串锁匙的重量,然后去对照小贩的电子秤。哈哈!
可供性与人的关系 事物的属性往往是很丰富的,而何种属性会被我们知觉成可供性则与物理能力密切相关。布朗大学威廉姆•沃伦(William H. Warren)在1984年的研究中为解释这一点提供了一个经典例子:爬楼梯。同样高度的楼梯,对于成年人来说,楼梯有著供其爬上去的功能可供性;然而,对于只会在地上爬的婴儿来说,这种功能可供性并不存在。相类似的,对于一个无法将钥匙插入钥匙孔中的婴儿来说,钥匙并不具备开锁的功能。
而个体的目标、期望、计划、价值观等心理属性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可供性的知觉。只有当我们需要拆包裹的时候,我们才会将钥匙作为锯齿刀来使用;同样的,假如市场中不存在缺斤短两,没有什麽人会意识到可以用钥匙的重量来衡量电子秤。 在一些更极端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仅仅知觉到事物的一个可供性,这个可供性往往是最常用的并且是被设计者预设的可供性,这时候就会发生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功能固著」。比如对一些没有开包裹的经验的人来讲,可能他们就难以想到可以将钥匙当小刀用而只能对著包裹乾著急。
通过可供性来看人 对可供性的知觉会受到特定情境的诱发,也会被我们的心理因素所影响,因此我们反过来可以通过个体选择的可供性来推断个体的心理,当然在进行这种推断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可供性发生的情境。也就是说,通过可供性来看人不是万能的。 钥匙象徵著权力,将自己房间或柜子的钥匙给予他人,意味著你愿意授予他人进入你的地方的权利,意味著你对他人的信任和关系的密切;而父母主动为子女配上一把家裡的钥匙往往也意味著父母认为子女可以开始学会独立了。至于不善于利用钥匙的其他可供性来解决问题,比如讲钥匙当做小刀或者秤砣,一方面说明了在类似事情上经验的不足,同时也显示了在使用物体来解决问题上变通性不够。
除此以外,通过钥匙还能看出你处理家庭和工作的态度:是愿意把工作和家庭完全分开,还是会很乐意在家裡处理工作上的事。如果一个人把办公室钥匙和家裡的分开放置,他很可能就属于前一类人。用可供性的思路分析钥匙还可以看出很多,除了钥匙之外,钥匙环也是需要仔细观察的重要部分。什麽人会串上指甲钳?什麽人会串上可爱的小挂件?什麽人会挂上U盘?什麽人挂著已经不用的旧钥匙?这些问题都留给你来观察吧。
钥匙的可供性还有很多,这里我们只是举了很少一部分例子。欲知钥匙都可能存在哪些可供性,何不在果壳网上晒晒你的钥匙也看看别人的钥匙,来瞭解到底钥匙暗藏著多少可能性呢?!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