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是“受尊敬的制毒者”

2019-07-19 06:31 阅读(?)评论(0)

厨师是“受敬的制毒者”

    这十天来,连续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宴会,红包也封了几千元。但是,人情难却,我不能发誓今天起不再赴宴。唉!明知山有虎,也得往山行,最多是少吃或不吃罢。这就是人生。

    我尤其对厨师没有好感,越是高级的厨师,越是反感,因为他的烹调手法——从选料,炮制到装饰花款越好就越有害!如果他烹调出来的食品不够色香味,何来高级厨师? 而色香味的形成, 就必须用对人体有害的食料和烹调方法.这真是个极大的讽刺.

人类的味觉,对高脂肪、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特别喜欢。比如蛋黄、牛肉、墨鱼、章鱼、虾蟹等。这是混蛋上帝设计安排的勾当:凡是有毒的有害的, 人类就特别的喜欢,比如烟土、咖啡因、吗啡、麻黄素、可待因、尼古丁、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大麻、可卡因和烈酒等等。光吃干草的牛马却身强力壮, 也是上帝的鬼主意。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高级厨师往往绞尽脑汁,精选高脂肪、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料,采用最有害的炮制手段——例如过油锅、煎、炒、烤、烘等方法,而这些烹调方法的温度一般都超过300℃,自然使食品里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变性,产生34苯丙芘、丙烯酰胺等毒性很大的物质。为了好看,他还巧用色素调色。为了更香,他更使用香精、味精、糖精、鸡精......所以,在这个角度来看,厨师是制毒者!

 

众所周知,油炸、烧烤、焙烤等高温加工方法能让食物产生特殊的香气和口感,如炸鸡腿和炸薯条的香酥感,油炸土豆片和脆饼干的鬆脆感,烤羊肉串和熏肉的独特香味等。然而,这些高温烹调方式实际上给饮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除了会造成维生素的损失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高温下都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和高温氧化聚合毒物。肉类中的饱和脂肪在熏烤和烧烤条件下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包括强力致癌的苯并﹝a﹞芘类物质。在明火加热条件下,致癌物质的产生更为严重。如新疆烤羊肉串、朝鲜烤肉等食品都存在著苯并﹝a﹞芘污染的问题。熏鱼、熏肉温度超过300℃时会产生大量致癌物质,它们是胃癌发病的重要诱因。

 

淀粉类食物在高温加热之后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类物质,而这种物质已经被証明具有致癌性。研究証明,深度油炸、高温烘烤的淀粉类食品都含有较高浓度的丙烯酰胺类物质,如炸薯条、油炸土豆片、脆饼干等都属于这类食品,面包、饼干、小甜饼等焙烤食品外部也含有少量丙烯酰胺,烹调中的加工温度越高,则产生量越大。

 

人们熟知,烧焦的鱼、肉、豆制品不能食用,就是因为鱼、肉、豆制品当中富含肌酸,高温下烹饪会形成杂环胺,杂环胺则属于强致癌物和致突变物质。然而就在正常高温烹调情况下,食物中仍然含有一定量的杂环胺。如烤牛肉、炸鸡肉、炸鱼等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杂环胺类物质。在煎炸温度超过200℃时,其产生量迅速上升,其中油炸和烧烤这两种烹调方法所产生的致癌物数量最多。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更香、更脆、更焦”的口感,而应当更多地想到高温烹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因此,在炒菜的时候,应注意不要使用十成旺火爆炒,以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喜欢吃韩国烤肉、新疆羊肉串的朋友可以选择电炉来烤,在肉、鱼、蛋制品的加工中,微波也能很大程度地降低杂环胺的含量。此外,100℃至120℃之间的蒸、煮、炖、烧(油温不要过高)以及高压锅蒸煮等烹调方法不会产生这些有害物质。因此,较低温度的烹调方式有利于人体健康。

 

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满汉全席山珍海味令多少儿女竞折腰,今天食的概念已不仅仅是物质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宿影。当今中国食之浪费食之无知令人痛心。这其中当然有那人人憎恨的公费吃喝所带动的社会严重浪费,更值得重视的是广大百姓对健康的无知。美食人人爱,但爰要有分寸,要在个人的能承受的范围内去享受。悄有食知识的人都懂得,脂肪越高糖份越高的食品越好吃,无脂无糖再大的厨师也无从下手。同时今天中国的食品普遍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百病从口中入”这两句千古名言连在一起可想而知。而中国这几年来的大吃大喝史无前例,多年的累积将会以生命的惨重代价方能唤起觉醒。

亡羊补牢或许是唯一选择。

  最后修改于 2019-07-19 07:1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